【資料圖】
作為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,“人民科學家”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吳文俊對數學的核心領域拓撲學做出重大貢獻、開創了數學機械化新領域,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。就是這么一位成績斐然的數學家,卻多次謙遜地說:“數學是笨人學的,我是很笨的?!痹谒磥?,做研究要實事求是,踏踏實實,功夫不到就不會有靈感。
笨功夫成就大功業。吳文俊被身邊人公認為非常勤奮、非??炭?,他在27歲時開始研究拓撲學,37歲時獲得中國第一屆自然科學獎最高獎項,82歲時站上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領獎臺,90歲時開始研究世界級難題“大整數分解”……在攀登數學高峰的征程上,吳文俊從未停下過腳步。憑借這種日積月累、刻苦努力的笨功夫,他在多個數學領域取得蜚聲中外的科研成果。實踐證明,笨功夫中所蘊含的務實之力、攻堅之勇、創新之念,正是一個人的成事之基。
干事創業,務實是最質樸的方法論。吳文俊靜心篤志、嚴謹治學,把務實作為品質去追求,作為責任去承擔。他讀龐特里亞金的俄文原文,完全靠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查出來,其務實精神可見一斑。實際上,越是務實的人,越敢于直面考驗和挑戰,越舍得下“三更燈火五更雞”的實功夫。在從事機器證明時,吳文俊為了驗證自己所提方法的有效性,從零開始學習編寫計算機程序,用Fortran語言實現了符號計算和幾何定理證明的算法,編程的工作量異常巨大,每天花費十多個小時在機房連續工作。
惟久久為功者進,惟奮勇攻堅者勝。1977年,58歲的吳文俊已是中科院學部委員、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,擁有驕人頭銜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榮譽。即便如此,他仍以戰斗姿態知重負重、知難克難,勇闖“無路之路”、敢解“無解之解”,開始了幾何定理機器證明這一全新領域的研究。在隨后的數十年間,他又開創了一個既有濃郁中國特色又有強烈時代氣息的數學領域——數學機械化,并產生巨大國際影響。這一理論后來被應用于多個高技術領域,解決了曲面拼接、機構設計、計算機視覺、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核心問題。
世事變遷,唯創新不變。在吳文俊的科研生涯中,他常做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”。他常說,搞數學,應該有自己的東西,走自己的路,不能外國人搞什么就跟著搞什么,應該讓外國人跟著我們跑?!皠撔率强茖W的生命。我不希望中國科學家像一些歐美科學家那樣‘早熟早衰’。取得成績就不見了哪行?只要活著就要創新?!彼沁@么說的,更是這么做的。憑借勇于創新的精神,推動他在“一片爭議聲”中創立數學機械化方法,這是近代數學史上第一個由中國人原創的研究領域,使中國在自動推理和數學機械化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。
“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,訣竅無他,都是能人肯下笨勁?!焙螘r何事,只要下足笨功夫,練就真功夫,終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一天。為了人生和事業能夠攀登到理想的高度,我們不妨多下些笨功夫。(王李彬)
X 關閉
X 關閉